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   2014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中国“新常态”被认为可能会出现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与全球范围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相比,仍然保持较高水平;金融风险增大。对于食用菌行业来说,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新的洪流中适应“新常态”实现稳步发展。

  •   2014年10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欧洲时,多次提到了工业4.0合作。这意味着我国要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发展的战略中更快地促进两者的融合。食用菌产业在此背景下,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已由传统栽培模式开始向工厂化、机械化生产过渡转型,今后随着工业4.0制造模式的兴起,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环节中都会嵌入智能化设备。

  •   2014年网上一篇“蘑菇含重金属”的文章炒的沸沸扬扬,让不少消费者对食用菌质量安全再度担心。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对此展开深入调查,结果表明人们食用的蘑菇多是无土栽培,不会吸附到土壤重金属,谣言不攻自破。对于食用菌质量安全问题,2014年,我国各个地区均加大了监管和抽查力度。一些地区还成立了食用菌质量检测中心,建立了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多措并举确保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   2014年,河南、浙江、湖南、湖北、山西等地区食用菌出口呈现良好形势。其中,河南西峡县食用菌出口额突破6亿美元;山西阳泉市货值2.2万美元食用菌菌包首次出口美国。另外,湖南长沙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湖北随州食用菌出口产品创制技术项目也被国家科技部立项。随着我国食用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食用菌出口示范区的建设和完善以及各地相关出口部门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良好的大环境下,我国食用菌产业正在向国际舞台大步迈进。

  •   12月29日,国家光伏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山东青岛成立。由青岛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首创的“棚顶光伏发电、棚下种菇”模式将大规模在全国进行推广。该模式成功实现了食用菌产业和光伏新能源产业的完美结合。光伏发电不再额外占用土地资源,发电上网的同时带来新的盈利渠道,实现成本共担、收益共享,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单位土地收益。

  •   2014年,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光伏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相继成立,行业发展模式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在向战略联盟模式转变,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行业发展更有后劲。俗话讲“一个好汉三个帮”,形成战略联盟,提高市场竞争力、行业发展力,是促进产业迈开步伐大步前进的良好举措。

  •   2014年12月中下旬,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宣布借壳*ST贤成登陆A股市场,此次借壳也将使其成为冬虫夏草第一股。市场人士指出,随着青海春天计划借壳上市,虫草行业将会有更多资本的进入,如果青海春天上市成功,也将逐步规范整理现有的虫草行业体系,青海春天率先上市很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军人和规则的引导者。

  • 当食用菌行业与互联网相互交织,电子商务模式开启了新的营销时代。2014年的双十一“电商大战”可谓让人记忆犹新。其中,食用菌行业内的安徽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当天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了221万元的销售业绩,是2013年公司“双十一”业绩的6倍。另外,黑龙江东宁黑木耳、福建古田银耳、浙江龙泉黑木耳等产品相继入驻天津渤海商品交易平台,依托国际化网络销售窗口,实现上市商品生产者增收、消费者节支,用电商平台撬动资本红利。

  • 2014年食用菌珍稀品种可谓“四处开花”。珍稀食用菌猴头菇制成的猴菇饼干长期占据行业新闻头条;广西上林县江卢村桑杆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引进的新品种食用菌“大杯蕈”顺利出菇上市;江苏菇本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鹿茸菇正式进入市场,受到消费者热捧;江苏裕德隆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培育的熊掌菇更是引起了业界的关注……珍稀食用菌的面市,丰富了工厂化食用菌的品种,也规避了生产企业的同质化,但是与消费者形成“有效互动”还需时间。

      

  • 2014年,广东顺昌宏瑞菇业有限公司与福建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光伏发电与食用菌大棚种植实现了跨界“联姻” ;河南安阳九安农业有限公司研发的强筋高钙面,打通了食用菌与粮食作为大农业两个领域的脉络……如今的食用菌产业已由单一环节发展到集菌种、材料、技术、加工、营销等多环节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食用菌行业将敞开大门,吸收、容纳多个行业资源,跨界寻求突破、多方资源整合将成为食用菌行业发展的大趋势。